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5.dxiong.com)(www.xinyusi.info)(xys2.dropin.org)◇◇

  关捷,你这是谁家的“理性”?

  作者:白平

  朋友转来了关捷发在其新浪博客中的《围绕阎崇年缺乏太多理性》一文,便
百度了一下“关捷”,是这样介绍的:

  关捷,当过教师,1995年调入《沈阳日报》,曾获中国青年新闻奖,邵飘萍
杯全国杂文大奖赛一等奖,华东五省杂文大赛一等奖。报告文学集《寻找英雄》
曾被中央电视台“焦点访谈”做特别节目报道,出版过《寻找英雄》、《琴心剑
胆》、《幕后新闻》等多部作品,外界评价其文字为“黄钟大吕”。

  他的《围绕阎崇年缺乏太多理性》,摘要如下:

  近日,朝阳法院一审宣判,驳回白平起诉。法院认为,不能认定某媒体关于
“挑出一个错,奖金一千元”的表述,系阎崇年发布悬赏广告的意思表示。白平
以此为依据起诉讨要奖金不能成立。
  阎先生,我们曾在北京、沈阳两地多次见面,就清史和满学,我曾多次请教,
记忆当中,他是谦逊的老人,有问必答,答之有理有据。说不大清楚的,他说,
“我回去查查”。而且,为人坦诚,言必信行必果,他身上还有中国传统知识分
子的儒气,目前学界的“假恶丑”在他身上是看不见的。
  黄海清打了他后,我曾打电话慰问,他的回答让我肃然起敬——“算了,他
是个孩子,我不追究他的法律责任!”
  仅因为观点不同,就动手打老人,这算什么?答案在刑事诉讼法里。
  “错字事件”发生后,我正在合肥的机场。读了报纸,再次打电话慰问。他
起初同意我要写文章参与辩白,但很快又发了短信,“说,算了吧,没有意思!”
  仅因为发现了书中错,就愤而起诉,这又算什么?答案在很多诉而成名的庸
俗案例中。
  我们还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怎样呢?
  围绕着阎先生的几起事件,在我看来,太缺乏理性了,已远远超过了学术范
围。如果说阎先生有什么错的话,那我看,就是错在他的出名。如果他还在书斋
里皓首穷经默默无闻的话,那就根本不会有这些事。中国人对待英才的态度太不
宽容,对待庸人的态度太多宽容。因而前进起来,举步维艰。固然,人民创造历
史,但英雄在其中起主导作用。而庸人很难说参予了创造。比如毛泽东,他讲人
民创造历史,但二十世纪没有他这个英雄及他所领导的英雄团队,历史则是另一
番样子。就在不久,一位朋友还叹道,“如果不是我优秀,我就不会遭遇那么多
磨难!”好多事,放在这个角度去想,就想明白了。名记者张建伟说:“凭什么
要给人才那么多磨难?顺境照样成才!”一句话,道破多少古国秘密呀。
  顺便说一句,阎先生近年最大贡献是策划了两岸联手出版《康熙起居注
册》。……这部史籍身首异处六十多年,一半在大陆,一半在台湾。两边的出版
界多年来,各出各的,但谁出的都不是全本。……仅凭这个贡献,我们对这位老
人还有什么不能理性的呢?
  学术,如果超出了学术范围,靠一惊一咋,企图打倒名人并进而炒入名人行
列,那就不是学术了。文学可以激动,学术万不可激动。
  学术,在研讨而不在耳光与诉讼!

  关捷评价阎崇年“为人坦诚,言必信行必果,他身上还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
的儒气,目前学界的‘假恶丑’在他身上是看不见的”云云,和我的感觉大不相
同,这是可以理解的,他是阎氏的老朋友,情人眼里出西施嘛,而我则可能是仇
人眼里出东施。

  阎崇年的“悬赏门”事件才发生,关捷就要“写文章参与辩白”,可见他知
晓此事是很早的。阎崇年在报纸上发了悬赏广告,我为他挑出了错误,与他联系,
他爱人接了我的电话,收到了我的多封邮件,再不回应。中华书局就此事与他协
商,他拒绝与我和解。我的律师给他发出了律师函,他拒绝搭理。在此情况下,
我才将他告上了法庭。在这些事实面前,阎崇年的“儒气”何在?其“言必信”
的美德何存?事情闹到对簿公堂,阎崇年何理之有?我又何错可责?拒绝“研讨”
是阎崇年的决定,“诉讼”是阎崇年的选择,具体情节在网上一索即得,关捷难
道是不知道?怎么可以倒打一耙,反而说“学术,在研讨而不在……诉讼”?还
口口声声说什么“理性”,这是从哪国进口来的“理性”?

  关捷是当过教师的人,现在又从事媒体工作,相关职业的品格讲究无须我再
向他叙述。在阎案的事实面前,他竟然写出了这样的文章,发表了如此怪异的观
点,不能不令人对他的品格打个问号。

  关捷说:“仅因为发现了书中错,就愤而起诉,这又算什么?答案在很多诉
而成名的庸俗案例中。”又说:“靠一惊一咋,企图打倒名人并进而炒入名人行
列,那就不是学术了。”这是在说我状告阎崇年的动机不善。他这样说,倒让我
没法应对,我举不出客观外在的证据来证明自己不是想“诉而成名”。他的这些
说法早就屡见不鲜,许多批评名人者都受到过类似的评价。既然说不清,就不说
了,爱咋评就咋评吧。我修理过的名人多了去了,至今也没有将自己“炒入名人
行列”,民谚曰:“命里该吃毬,走遍天尽头。后来吃了点铜钱肉,也不知道是
毬不是毬。”关捷其实也算名人了,既然他自己屈尊找上门来,咱索性就傍他一
回,用此文“纠缠”他一次,看看能不能使自己真的成为名人。

  百度介绍关捷,说他近年较有影响的作品中有一篇《揭开孔子诞辰之谜》,
这倒让我想起了一件事:《中国教育报》2000年3月16日发表关霄汉《揭开孔子
诞辰之谜的人》一文,详细介绍了天文学家江晓原先生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情况。
江先生断定,孔子的诞辰当是在公元前552年10月9日,亦即《谷梁传》所记载的
鲁襄公二十一年十月庚子日。笔者不同意江先生的结论,也不同意关霄汉的一些
说法,就写了篇《孔子生辰揭谜质疑》,发表在了《山西大学学报》上。今天在
网上检索,发现署名关捷的《揭开孔子诞辰之谜》出自《科技日报》,发表时间
是1999年9月6日。由于两篇文章的内容相同,可以断定“关霄汉”就是“关捷”。
换了个名字,一稿两投?

  如此看来,笔者与关捷倒不能算是“初交”了,真是冤家路窄,阎案作伐,
又让我们碰了一次头。我写的那篇《孔子生辰揭谜质疑》,也不知道关捷看到了
没有。本来想把这篇文章和《孔子生辰揭谜质疑》都贴到他的《围绕阎崇年缺乏
太多理性》后面,却做不到。因为只有新浪网站的访客才能留言,而我操作时总
是被告知“登录名或密码不正确”,连自己在新浪的博客都上不去了。想靠“打
倒名人并进而炒入名人行列”,最终却连个新浪网民都没混上,贩猪猪贱贩羊羊
贱,实在是令人感到丧气。

(XYS20110426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5.dxiong.com)(www.xinyusi.info)(xys2.dropin.org)◇◇